4月8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東津院區(qū)神經內科自開科以來完成了首例顱內大動脈狹窄介入手術。
3月24日,54歲的宋先生因“右側肢體無力2天”從棗陽來到襄陽市中心醫(yī)院東津院區(qū)神經內科住院治療,診斷為急性腦梗死。3月30日,做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提示其左側大腦中動脈狹窄80%左右,CT腦灌注顯示左側額、顳、頂、枕葉缺血性改變,部分腦梗死,左側大腦中動脈狹窄血管有明顯低灌注。該科介入組醫(yī)師討論后建議支架治療或球囊擴張治療,副主任胡梅和主治醫(yī)師徐進充分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手術目的和必要性以及相關風險后,患者及家屬商議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4月8日上午10點10分,手術正式開始,神經內科副主任劉璇、主治醫(yī)師徐進、介入室主管護師李秀榮密切配合,在微導絲的導引下將球囊引導于狹窄血管段,定位準確后擴張球囊。劉璇考慮到支架置入有支架再狹窄風險及術后雙抗時間長出血風險高,跟患者家屬溝通手術情況后,家屬同意暫不放支架,定期復查腦血管造影或頭頸部CTA。手術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術后患者神志清楚,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
血管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腦血管病最有效方案,腦血管狹窄可以通過單純球囊擴張及球囊擴張+支架治療。單純球囊擴張就是用微導絲通過股動脈血管將球囊送到狹窄部位像打氣球的方法將球囊打開將狹窄血管擴張開,許多病人球囊擴張后可以得到滿意的血管成形使動脈恢復正常血流,降低堵塞風險。單純球囊擴張術不僅節(jié)省患者支架及其他器械費用,還可以減少后期雙抗治療時間,降低雙抗帶來出血風險。但是也有些患者通過球囊擴張后,撤除球囊后血管很快又回縮成原來血管狹窄的樣子,這樣就需要通過血管支架將血管撐開,利用支架的作用使大腦動脈血流,從而達到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降低急性腦梗死發(fā)生風險的目的。如今腦血管內支架置入或球囊擴張已經成為了治療腦血管疾病顱內大動脈狹窄的重要手段。
襄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神經介入技術已處于省內領先行列,東津院區(qū)神經內科也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廣大百姓提供最優(yōu)質的診療服務。(東津院區(qū)神經內科 李湘彬、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