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八項規(guī)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xù)向好,我們黨以作風建設新氣象贏得了人民群眾信任擁護。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深遠,對于推動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深化理論武裝,強化學習成效,我們將連續(xù)推出《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的精選摘錄內容,今天推出第二章《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
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撈資本、謀升遷,不惜動用人力物力財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有的領導干部任人唯親、任人唯利,甚至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領導干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為自己和小團體謀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難填、蛇欲吞象的地步,其中的動因不就是一個“私”字嗎?有人說,現(xiàn)在不要講“大公無私”了,因為干部的合理合法利益也要承認,應該是“大公有私”。這是一個謬論!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當然要承認,也要保障,但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講了,我們黨還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嗎?還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嗎?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黨的干部,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才能把群眾裝在心里,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
(2013年9月23日-25日)
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系沒有擺正產生的。作風問題有的看起來不大,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但都與公私問題有聯(lián)系,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14日)
對黨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總開關”沒擰緊,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思想認識問題一時解決了,不等于永遠解決。就像房間需要經常打掃一樣,思想上的灰塵也要經常打掃,鏡子要經常照,衣冠要隨時正,有灰塵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8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94-95頁
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yǎng)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57頁
“三嚴三實”是一種作風、一種精神,也是一個標準、一個境界。做到嚴和實,最難最核心的是如何對待自己。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在入黨宣誓時都說過:“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只有按照這樣的標準和境界來修身、用權、律己和謀事、創(chuàng)業(yè)、做人,我們才能把人做好、把官當好。
《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2015年12月28日、29日)
長期實踐證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是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 “大熔爐”,是純潔黨風的“凈化器”。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2016年10月27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19-520頁
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yǎng)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18年3月10日),《人民日報》2018年3月11日
長期以來,我們黨有一個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就是黨叫干啥就干啥、黨讓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業(yè)哪里就是家,沒有二話、毫無怨言。今天,我們依然要大力發(fā)揚這種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F(xiàn)在,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廣”,不愿意到“新西蘭”。這種態(tài)度就不能說是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了。組織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邊遠地區(qū)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yǎng),年輕干部應該以此為榮、爭先恐后,而不是拈輕怕重、挑肥揀瘦、患得患失、討價還價。在黨組織安排的工作面前猶猶豫豫、想這想那,這樣的干部是不能重用的!到了關鍵時候是要出問題的!
《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2021年9月1日),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25 頁
要自覺做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篤信篤行者,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要自覺做對黨忠誠老實的模范踐行者,旗幟鮮明講政治,著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覺做矢志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者,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不懈奮斗者,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敢于善于斗爭,愿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在直面問題、破解難題中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要自覺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有力促進者,發(fā)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節(jié)儉樸素、謙遜低調,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在二〇二四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之際作出的指示(2024年3月1日),《人民日報》2024年3月2日